2024-01-23 08:25
1月22日,大众日报两会专版刊发《向新而行、以质求变,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——厚植新质生产力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》,报道了省新动能基金公司扛起省属骨干金融企业使命担当,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。
详情如下
向新而行、以质求变,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——
厚植新质生产力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
2023年,作为管理运营省政府引导基金的省属一级企业、省属骨干金融企业,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动能基金公司”)主动服务和融入发展大局,积极践行国有金融企业责任担当,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资源,持续提升有效投资的规模和效益,厚植山东新质生产力,以奋斗姿态和务实举措推动经济持续向好,为我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稳定金融支持,“真金白银”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底色越来越足、成色越来越亮。
生长:国有资本引导力 释放动能新活力
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元年,在山东投资版图上,由新动能基金公司管理的山东省唯一一只省级政府引导基金——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”格外引人注目。
这一年,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完成了投资上市企业总量超100家的历史性突破。基金新增上市企业量质齐飞,全年IPO数量达到27家,再次刷新公司年度投资上市数量纪录。自2017年7月收获首家上市企业以来,新动能基金公司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,持续提升基金前瞻布局、投资未来、选苗育种能力,与国内股权投资行业同成长,与山东具有高科技含量、新运作模式的优质企业共奋斗,用3年时间完成从1到10的突破,再用3年时间完成从10到100的飞跃,跑出了山东省政府引导基金跨越发展的“加速度”。
这一年,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实现了年度新设基金规模超310亿元的大幅度增长。聚焦聚力服务重大战略,公司积极设立多只引导作用强、出资有保障的百亿基金——2023年2月,引入知名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兴证资本,在沿黄九省区率先组建起第一只100亿元规模山东黄河战略母基金;2023年10月,设立100亿元山东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,以市场化手段支持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同时,公司联合大型央企、一线投资机构,加快设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,支持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;携手中石化资本、烟台市,加快设立100亿元氢能产业链基金,推动能源结构加快转变。
这一年,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连续8年位居国内政府引导基金排行榜第二名。作为省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运营主体,新动能基金公司坚持积极寻标对标行业一流投资机构,加快打造“小优精强美”一流省属企业。公司紧紧围绕“国之大者、省之大计”,搭建政府引导基金产业生态圈“党建共同体”,紧抓“纪检+”重点投资监督,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、创新链、服务链,实现投资有效落地、效益跨越提升。基金全年新增投资项目290个,完成投资260亿元,实现对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精准支持。由清科研究中心主导的中国股权投资业界权威排行榜,综合考量上千家基金管理机构“募投管退”情况,评选出“2023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”,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凭借优异的基金运营成效,连续8年位居中国政府引导基金排行榜第二位,展现出强劲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。截至2023年底,公司资产总额增至近400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突破12亿元,同比增长27%,人均创利930万元,较上年增加130万元,人均创利水平持续稳定在省属国有企业前列。
布局:四位一体聚合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
按照省委、省政府赋予的角色定位,新动能基金公司统筹政策和市场的关系,加快构建“基、贷、投、纾”四位一体的业务体系,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,持续提升市场化运营的核心竞争力,加快打造实力强大、专业高效且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母基金投资公司。
坚持强“基”。扎实做好政府引导基金“募投管退”全流程工作,充分发挥基金支持重大战略实施、重大项目落地、服务地方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引领撬动作用。针对企业从种子期、初创期、成长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,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,综合运用产业基金、创投基金、项目基金、园区基金等多种基金模式,拓展基金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。截至2023年底,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500余个,基金实现投资突破1900亿元。
紧抓快“贷”。出资10亿元设立省级应急转贷引导基金,率先在全国建立覆盖全省16市、227家备案机构的应急转贷体系,释放“十百千万”的政策效应,为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服务。目前累计向全省超4万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超8000亿元,为转贷企业降低费用超370亿元,有效缓解全省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下一步,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省应急转贷体系机构动态管理、资金闭环运作、企业“精准画像”3个机制,不断提升中小企业转贷服务质效,实现转贷规模、助企数量、降本水平再跃升。
聚力精“投”。以有效投资对冲需求收缩、培育有效需求,更好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和结构效应。坚持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相结合,从基金投资企业中优中选优,精准布局投资赛道,挖掘优质资源项目,塑强“人有我优”市场化业务体系。创新“母子基金+项目直投+跟进投资+战略配资”多位一体投资模式,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,加快塑强投资优势。针对部分基金合伙人出资能力下滑、引导基金募集难问题,公司用自有资金以股债联动方式直投优质项目,出资效率大幅提高。加快探索S基金设立投资,将其作为引导基金投资和直投的有益补充,通过二手基金份额交易,增强资金流动性,实现良性循环。
突出专“纾”。全力打好省市联动、财金协同的“组合拳”,紧盯上级监管部门政策要求和市场动向,以市场化手段纾解经济运行堵点难点。加大对省内企业纾困帮扶力度。依托“一平台一基金”,拓展专业化金融纾困业务,用好百亿元规模金融稳定发展基金,防范化解全省金融业法人机构流动性危机。探索设立纾困基金、提供应急转贷资金、不良资产、S基金回购等业务协同方式,有效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。
谋远:资本活水生命力 激发产业向新力
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风起之时,能够乘势而上御风前行的,必是深耕脚下、未雨绸缪者。
这一年,新动能基金公司在外部多种超预期压力中感受“风险”,在结构性、周期性问题的交织叠加中迎接“挑战”,也在努力以自身作为的“确定性”对冲外部因素的“不确定”。
资本如源头活水,引活水入沃土,则植株更添茁壮。这一年,基金投资企业中,许多像潍坊奥扬科技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,牢牢抓住高速成长的行业机遇,生产订单早早排到2024年底,优质产品供不应求,市场急盼企业加快扩大产能;许多像德州有研半导体、枣庄欣旺达动力电池这样的龙头企业,吸引聚集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落地山东,大家都在铆足劲头加快建设,期待今年大展拳脚。
澎湃生长的力量,总是向发展更优处涌动;所有的一拍即合,都是源自共同的前行方向与期许。当新动能基金公司成为诸多高成长性企业的共同选择,一切便不再是偶然。
淄博芯材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祝国旗说:“这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的选择。我们一直在等山东政府引导基金认可我们。”这是一家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集成电路封装载板公司,团队核心成员全部来自北京。2021年他们到全国四处选址时,在淄博找到了资源高度匹配的战略伙伴。2022年底,公司启动第一轮融资,到访的基金管理机构络绎不绝,但多数都提出了要将企业总部迁出山东的附加条件。2023年,企业启动第二轮融资,赶上了国内股权投资行业的普遍收缩,融资一度陷入僵局。但这次他们获得了3只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及其关联基金1.79亿元的资金支持,为企业加快攻关芯片封装材料“卡脖子”难题提供了强力支持。
珞石(山东)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庹华说: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能与我们一起面对山东的客户合作伙伴。”因为看重了山东门类齐全、结构丰富的工业基础,国内头部机器人研发企业珞石将总部由北京迁到济宁,准备将研发重心转向大载重机器人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注入,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,还具备协调整合多方资源的优势,能为企业在山东快速拓展应用场景提供精准支持。
春江水暖鸭先知。一次次选择,一次次携手,在貌似偶然中蕴藏着必然。
地处南北交接之地,位于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之间,山东以“十强”产业为主战场,在全国率先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。集全省之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成为山东经济由大到强转变的“密码”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相伴而生,作为连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桥梁纽带,肩负着发现“金种子”、成就“金梧桐”、吸引“金凤凰”,支持省内外企业在鲁发展壮大的重要使命。围绕持续加大11条标志性产业链投资力度,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已累计投资“十强”产业项目1200余个,投资金额超1100亿元,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超4800亿元。
依托资源集聚禀赋优势,新动能基金公司链接着百余家投资业绩突出的基金管理机构、一大批具备优质产业资源的大型集团、投资的千余家科技含量高、成长潜力大的企业项目,这都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创新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他们以更高的站位、更严的标准和更广的布局来助力山东“十强”产业的发展。公司与深创投、鼎晖投资等国内顶尖创投机构合作,发起设立48只创投天使基金,总规模超460亿元,对技术含量高、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创业项目实施战略支持,加速构建以创新为内核的现代产业体系。基金累计支持投资企业引入核心技术团队57个、“两院”院士53名、各类高层次人才203名。基金投资的山东企业中,已有1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,瞪羚企业超180家,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40家,助力300余家企业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。从沧海一粟到亭亭如盖,从参天大树再到万木争荣,省新动能基金公司埋头苦干、久久为功,持续发现并培育山东新质生产力,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新优势。